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意

(1/4)
  “另外,大宋积弊严重,虽然当年先帝启用范大相公推行新政失败,可也不能因此因噎废食。”

  “原度支判官王安石曾多次向先帝上书,陈述积弊,请求改革。朕仔细研读过他的改革主张,和当年范大相公新政有很大不同,朕准备启用此人推行变法。”

  官家不等百官答应还是拒绝,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。

  一听到官家说想要变法,所有官员都没有心思理会什么西郊大营改制了。

  “陛下,祖宗之法岂可轻变?”

  “如今先帝刚崩,天下人心不定,官家应该萧规曹随,稳定人心才是。”

  如今朝中官员很多都没有经历过当初的新政,可是那次新政后,所有官员对于变法已经有了抵触心理了。

  其实先帝最开始任用范大相公变法的时候,朝中反对阻力并不大。

  都说穷则变,变则通,新政变法,在一些官员看来,或许其中蕴含着新的机会。

  可是当范大相公制定好新政后,他们才发现新政改革,完全再革他们的命啊。

  大宋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三冗问题。

  所谓三冗即:冗官、冗兵、冗费。

  大宋官员乃是唐朝的两三倍之多,兵力也几乎是大唐的两倍。

  大宋的官员不仅多,工资还高,而且还分为实职、虚职、寄禄官等各种,很多人都身兼数职。

  虽说大多都是虚的,可却是有工资的。

  这样算下来,大宋虽然官员只是唐朝的两三倍,但是光是官员待遇方面的花销,却是唐朝的数倍甚至十几倍。

  另外军费开支也是个大头,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,战时为军,闲时为农。

  士卒是并不会直接发军饷的,反之大宋却是募兵制,士卒全靠朝廷供养。

  大宋每年的财政收入有六七成都花在了军队上。

  官员和军队的开支,就造成了冗费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