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章 西澳工业(下)

(1/4)
  “你们一窑要烧多久?”

  赵一提问。

  “两小时左右。”

  赵一得到答案嗯了一声,不再说话。

  林百祥则是绕着老式砖砌的水泥窑看着半晌,然后他告别了工长,向着高炉工坊走去。

  暂时还没有条件施行技术改革,是以老的烧制方式还需要继续沿用。

  ……

  钱不多他们建造的高炉比在北阳试制的那座要大的多,目测足有10立方米,这座炉子炼一次铁得出铁量要比北阳试制的高炉多2~3倍。

  但是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,想要炼成钢还需要后续的加工。

  在现在这个条件下,西庚殖民地的炼钢厂最优组合是高炉加贝氏转炉。

  原时空贝式转炉还要几十年(1857年)后,才会发明出来。

  珀斯附近的铁矿石中磷硫的含量比较少,而硅、铝、钙的含量较高。

  而贝氏转炉恰恰是最适合熔炼珀斯这边的铁矿石,因为转炉中吹如空气后,铁水中的硅、铝、钙都和氧气反应生成滤渣或气体,这些杂质能够轻易去除。

  ……

  因为高炉并没有生产,是以他们随意看了看就离开了。

  旁边就是打铁工坊,他们来到这边的时候就听到打铁工坊内叮叮当当响个不停。

  是以林百祥直接进到了打铁工坊内查看,刚一进入就有一股热气迎面扑来,气味更是复杂到难以形容。

  赵一跟到门口更是直呼好热,林百祥稍微适应了一会,迈步走进了工坊呢。

  打铁工坊内架设了四座火炉,每个炉膛里都燃着火。

  而工人则是三四人一组,用铁钳子夹着铁坯不断捶打,借以除掉铁中的杂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