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破产行商
(1/3)
谈完了这些,林百祥接着又提问道:“领事先生,您能帮我联系到丽泉洋行的潘先生吗?”
美国人一听,脸上露出疑惑之情,“您为何要在我这边找他,您是华人不是和他更容易联系吗?”
林百祥自然不会说自己被广州官府通缉,而是耸耸肩:“我虽然是华人,但是清国皇帝并不承认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的地位,所以你懂得。”
美国人自我脑补了一会,点了点头:“哦,我明白了,我会帮你联络潘先生的,不过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过来。”
“潘先生应该深陷债务危机之中,您告诉他我可以为他提供资金和货物渡过难关,他应该会来的。”
林百祥口中的潘先生,名叫潘长耀,他是丽泉洋行的行商。
这位行商要说有什么特殊的话,他是第一个同美国人打跨国官司的华人,另外这位潘老板还是第一个和美国总统写信的行商。
潘长耀是广州本地人,生于1759年。
1794年,35岁的潘长耀开始在广州十三行崭露头角。
丽泉行的经营规模也跟滚雪球一样,越来越大。
潘长耀主要与美国商人打交道,而他做生意的秘诀就是,敢于向美国商人赊卖,先把货物提走再付款。
这种做法风险极高,毕竟远洋贸易存在很多不可预料性,呆坏账的几率也很大。
但是他却觉得自己能够hold住,起初因为他笼络住了大部分美国商人,从而生意火爆。
但是他忽略了政治因素,以及洋人本性贪婪。
美国商人拖欠的货款越积越多,已经到了让潘长耀难以承受的地步。
于是,在1804年,潘长耀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到美国去打一场跨国生意,向美国商人追索货款。
1804年4月,潘长耀联合另外两个中国商人,在两个美国朋友的帮助下,聘请了一名美国律师,向美国宾夕法尼亚东部联邦法院起诉3家美国公司。
即莫里斯、格里夫斯和米福临公司,要求这3家美国公司偿还1801年欠下的2.5万西班牙银元债务。
有人会好奇,为什么追债不在广州本地打,偏要万里迢迢的去美国打?
因为大清的皇帝是个极为好面子的,之前在1780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,有4家广州商人欠了外国商人107万银元,经过“利滚利”变成了380万银元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
美国人一听,脸上露出疑惑之情,“您为何要在我这边找他,您是华人不是和他更容易联系吗?”
林百祥自然不会说自己被广州官府通缉,而是耸耸肩:“我虽然是华人,但是清国皇帝并不承认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的地位,所以你懂得。”
美国人自我脑补了一会,点了点头:“哦,我明白了,我会帮你联络潘先生的,不过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过来。”
“潘先生应该深陷债务危机之中,您告诉他我可以为他提供资金和货物渡过难关,他应该会来的。”
林百祥口中的潘先生,名叫潘长耀,他是丽泉洋行的行商。
这位行商要说有什么特殊的话,他是第一个同美国人打跨国官司的华人,另外这位潘老板还是第一个和美国总统写信的行商。
潘长耀是广州本地人,生于1759年。
1794年,35岁的潘长耀开始在广州十三行崭露头角。
丽泉行的经营规模也跟滚雪球一样,越来越大。
潘长耀主要与美国商人打交道,而他做生意的秘诀就是,敢于向美国商人赊卖,先把货物提走再付款。
这种做法风险极高,毕竟远洋贸易存在很多不可预料性,呆坏账的几率也很大。
但是他却觉得自己能够hold住,起初因为他笼络住了大部分美国商人,从而生意火爆。
但是他忽略了政治因素,以及洋人本性贪婪。
美国商人拖欠的货款越积越多,已经到了让潘长耀难以承受的地步。
于是,在1804年,潘长耀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到美国去打一场跨国生意,向美国商人追索货款。
1804年4月,潘长耀联合另外两个中国商人,在两个美国朋友的帮助下,聘请了一名美国律师,向美国宾夕法尼亚东部联邦法院起诉3家美国公司。
即莫里斯、格里夫斯和米福临公司,要求这3家美国公司偿还1801年欠下的2.5万西班牙银元债务。
有人会好奇,为什么追债不在广州本地打,偏要万里迢迢的去美国打?
因为大清的皇帝是个极为好面子的,之前在1780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,有4家广州商人欠了外国商人107万银元,经过“利滚利”变成了380万银元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