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礼物与朝会

(2/3)
  孟浔见李恪选得认真,便走近了恭敬地向李恪禀报:“启禀殿下,陛下让臣转告殿下,随时可以收网。”

  “嗯,我知道了。”李恪眼皮都没抬一下,他仍然在对比着手中两个突厥首饰之间的区别,似乎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  “你说这两串兽骨项链,哪一串更好?”李恪突然问道。

  孟浔仔细端详着李恪手中的项链,他指着右边那串有一颗硕大兽齿的项链说:“殿下,这一串要更好一些,这一串色泽更加光亮,排序也更加合理。”

  听了孟浔的建议,李恪也选好了礼物。他准备在这次风波之后,送给李承乾一个惊喜。

  ……

  与此蜀王府欢快的气氛不同,朝会之上,氛围却越来越压抑,许多大臣拿着笏(ban)板的手正止不住地颤抖,额头上也是冷汗直流。

  因为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让人宣读着一个全新的制度——匦检。这个本应该在六十年以后一出现就搅动风云的制度,在年仅十岁的蜀王李恪的建议下,提前问世。

  这个给予世家大族重创的制度如今被大唐太宗皇帝提出来,威力必然会比武皇时期更加巨大。

  此时头戴冕旒冠的李世民正看着这一群平日里侃侃而谈,趾高气昂的世家臣子们狼狈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,他的心底畅快至极!

  “自今日起,朱雀大街设四匦,凡我大唐百姓,自认有才者可投之!”

  “自觉有冤者可投之!”

  “官员之中自认可升任者可投之!”

  “有谏言者可投之!”

  “这四者,均由朕亲自察验处置!卿等可有异议?”

  以房玄龄和魏征为首的寒门士子当然额手称庆,纷纷赞同。

  但世家出身的那些臣子们就不一样了。

  李世民每说一句,下面的那些世家出身的臣子们的心里就揪紧一分。

  特别是那句“自认有才者投之”,这摆明了就是对付他们世家!削弱他们对朝廷的掌控力!

  但他们却不得不答应,因为这四个制度,的的确确有益于社稷!如果他们今天有人敢反对这个制度,明天皇帝就敢直接抄家灭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