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仗义疏财

(1/6)
  “那拐柄、歪把子呢?这剑、这刀怎么看怎么怪,虽说看着简洁流畅,但使用起来,直刃不如曲刃流畅!”

  发问的同时,马显达也在不断旋着腕子。

  马家虽说不以刀术闻名江湖,但在剑法上却有独到之处,尤其是被称为剑袍的通备小剑。

  直柄诸刃唐刀,可以当做剑来用,但马显达眼中拐柄、歪把子的诸刃唐刀,当作刀用劈砍不流畅,当作剑用,翻腕、甩腕也是别扭。

  “马先生,这跟我说的技击防护有关,也与武术的起源有关,如果技击双方都着全身甲,刀剑劈砍很难造成杀伤,诸刃直刺效果等同于枪矛,您说这时候用剑好,还是用刀好?”

  说着陆扬也一样单掌伸出,先做了一下劈砍,之后又戟指做出了刺击的动作。

  “马先生、张导、施导,不管是武器还是护具,都有一个发展历程,甲胄越厚,刺击、重击的武器越多,汉代直刃环手刀发展到隋唐变成了诸刃剑形刀,说明社会生产力发达了,军队甲胄的保有量增多了。”

  说及武器、护具,汉刀唐刀的传承,陆扬又快速在纸上画了两柄剑。

  “而这一点在春秋铜剑跟汉代铁剑上,有一个很清晰的分水岭,铜剑韧性不够,因此短而厚重,到了汉代,冶铁业发展,刀剑的长度就开始增加了……”

  陆扬说起刀剑甲胄的发展史,可谓是如数家珍,如果不是因为怕表现的太过,他甚至可以说出各个朝代标准参照器的出土地点。

  陆扬能够如数家珍的原因很简单,无非是说的历史越厚重,可参照的出土文物越真实,越能体现道具刀剑的复原功底,而这个功底要加钱……

  看到了陆扬图纸上的六刀两剑,马显达就算是完成了对他的甄别。

  接下来这位马先生不仅要去汇报工作,还要去找合适的军工厂。

  看过了陆扬的本事,马显达也没再耽误时间,直接就离开了驻地训练场。

  确认马显达走后,张鑫焱导演赶紧打断了陆扬的图上作业,问道:

  “陆扬,你估计这些刀具甲胄装备几百人的演员队伍,需要多大的花费?”

  汇报开始,事情回到起始点,张鑫焱导演也放下了对摄影器材更新、二戏同拍的热切,重又归于拍摄资金的消耗上。

  港城影视圈,刀剑道具的花费虽说不多,但那是因为形成了规模跟租赁优势。

  有些公司有自己的道具库,一部戏的道具可以分摊到几部戏,甚至于几十部戏。

  道具租赁也是同样的道理,一次投入多次获利,就可以减少每一部戏在道具上的投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