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9章 留学生

(3/4)
  虽然外务部在选定名单后,立即组织了为期数月的突击英语教学,请来懂英语的官员和外国俘虏授课,但语言学习并非朝夕之功。

  外务部对此也有预见,因此计划在漫长的航行期间,由随行的老师继续进行语言辅导,为他们抵达英国后的一年语言学习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。

  为了保障这批未来精英的生活和学习,夏国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,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生活便利。

  外务部为他们精选了经验丰富的保姆,负责照顾他们的起居;还特意从国内带去了厨师,确保他们能够吃到习惯的家乡菜,避免水土不服。

  更长远的计划是,外务部打算在英国伦敦购置地皮,兴建一座“留学生中心”,集住宿、学习、交流为一体,成为夏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温暖港湾和坚实后盾。

  所有这些举措,都彰显了夏国政府对这批留学生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。

  此次负责这支特殊队伍的领队共有两位。一位是外务部留学司的副司长赵尔翰,他将代表官方负责与英国方面以及留学生日常事务的沟通和协调。

  另一位则是担任武官的萨斯道尔。

  萨斯道尔这个名字一听便知其非夏国本土人士,他曾是一名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化学高材生,后来被夏国政府以优厚的条件聘请,专司负责管带留学生。

  他既熟悉英国的文化和社会,又具有专业知识背景,是这批学生适应英国环境、进入专业学习的关键引路人。

  他的存在,也体现了夏国不拘一格、延揽人才的开放态度。

  ……

  根据计划,留学生抵达英国后,首先要经历为期一年的语言强化学习期。

  这一年至关重要,他们必须通过严格的语言考试,证明自己具备足够的英语能力听懂大学课程,才能向英国的高等学院提交入学申请。

  他们选择的专业方向,高度集中在当时英国领先、夏国急需的领域:理化、机械和造船。

  这些都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学科,夏国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,弥补与西方强国的差距,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转型。

  三百名少年,未来很可能就是夏国工业、科技和海军的骨干。

  ……

  码头上,随着赵副司长向前迈出一步,宣布登船正式开始,原本努力克制情绪的送行亲眷们,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舍。

  母亲们的哭泣声此起彼伏,如同感染了一般,不少少年也红了眼眶,小声啜泣起来。